出發(fā)之前,必須盡可能想象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準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野營需要根據(jù)你野營的地方、季節(jié),人數(shù)決定你所需要的裝備,最基本的需要帳篷、防潮墊。如果離家近可以使用家里的被子,如果遠那么需要睡袋。如果是天氣較涼需要氣墊或者氣床。如果試試開車那么野營裝備是越多越好,如果是徒步你還需要準備一個背負系統(tǒng)好的登山包。在戶外野營你需要關注天氣,戶外運動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
露營需要注意什么?
一、方向問題
出行前盡可能地搜集活動地區(qū)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將要出現(xiàn)的較大轉(zhuǎn)向和明顯的標志物做初步了解。當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梁、經(jīng)過幾個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這樣有助于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二、防水問題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qū),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如:無干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濕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qū)的氣候做些了解,并做好相應準備。
三、飲水問題
在短途穿越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話)。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觀察其污染情況,如:水附近有無人畜活動、有無動物尸體、有無糞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淀10分鐘以上。螞蝗多的地區(qū),打水時要用敞開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時發(fā)現(xiàn)水中是否有螞蝗。
四、生火問題
出行時要攜帶一種一個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多種類型)、火柴、火鐮等。有條件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者燃料罐。在營地生火時要留意營地是否是禁火區(qū),不然除了生存需要不要違規(guī)。生火前先準備些干燥的細柴禾(比筷子略細),放在用石頭堆好的灶底,再往上面架粗的柴禾,點燃細木用嘴使勁吹,就可以把火吹燃。當下雨或柴禾較濕時,可劈開粗木從中間取干木,砍細后作引火柴(此時需砍刀或其他工具)。
五、露營問題
尋找安全、避風、干燥、平整的高處扎營。此時要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如:是否有落石滾石、風向如何、有無動物巢穴、蜂巢等。盡量不要在河畔扎營,除非確定是枯水期,水位不會變化。營地不要緊靠水邊,蚊蟲較多。
六、野外生物
出行時要準備清涼油、風油精、紅花油等藥物。打綁腿可以有效防止螞蝗、蛇及其他生物對腿部的攻擊。毒蛇大量出沒之地可以準備蛇藥。
七、營養(yǎng)補充
在較長時間的野外穿越中,體力消耗大,排汗多,人體容易出現(xiàn)鹽份缺失、電解質(zhì)失調(diào)、營養(yǎng)不足等現(xiàn)象,那樣會嚴重影響體力和健康,有時甚至是很危險的。因此要及時補充。
八、保暖問題
許多地區(qū)(如:沙漠、山區(qū))晝夜溫差較大,有的穿越海拔上升大也會出現(xiàn)幾個小時就有較大溫差(海拔上升溫度會下降,-6度/垂直1000M)。注意保暖是必須的,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后和睡覺前。
九、其他有關問題
1、攀爬和下降除非萬不得已,寧可繞行多走些路,也不要嘗試危險的攀爬和下降,特別是獨自一人穿越并負重時。如必須攀降時,應先卸下背負,空身攀降,然后用輔繩或帶子把裝備提吊。
2、平衡在路經(jīng)險境時(如獨木橋、涉水、崖邊等)應記住把背包的胸帶和腰帶松開,以保證能及時迅速卸載而丟卒保車。
3、夜路除特殊地區(qū)外(如沙漠)不要輕易冒險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發(fā)生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當不得不走夜路時,有頭燈準備是最好的,手電筒會占用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護。
4、涉水在不明水深和水下情況時先不要冒然涉過,應盡量想法探明。有攜帶沙灘鞋的盡量不要光腳涉水,因為容易滑倒和扎傷,還要小心水中的石塊,它們常常是非常圓滑,一不小心就會失足。另外涉水前應對水的流速作好充分估計。
5、應將所有遺留的可見垃圾全帶走。長途穿越應至少將那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帶上,直到有統(tǒng)一垃圾堆放地。所以垃圾袋是必須要帶上。
如何裝備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活動的成敗。以下物品是不可或缺的。
這里需要提醒野營活動初次參予者的是:并非一個好的目標地和令人激動的行動計劃就能變成一次好的露營生活。必須盡可能想象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準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保證野外生活的安全以達到預期效果。由于野外,尤其是山區(qū)氣候復雜多變,風雨交加的惡劣情形突如其來,如果使用那些價底質(zhì)次、抗風防雨性能差的野營工具,則會露而無營、狼狽不堪,甚至造成險情。所以說出發(fā)前如何裝備自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成功與否。
1、帳篷:選擇結(jié)構(gòu)穩(wěn)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2、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干燥,環(huán)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3、背包:背包負重的秘密在于,它將大部分重量分擔在臀部上,背包構(gòu)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jié)構(gòu),并有結(jié)實而舒適的腰帶。
4、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5、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6、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手電筒、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7、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千萬別忘記帶上鹽。
8、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藥、腹瀉藥、云南白藥、鎮(zhèn)痛藥、紗布、膠帶、繃帶。
怎樣尋找合適的露營地?
為了露營時的愉快和安寧,即使你非常疲倦,也要慎重選擇營地。
1、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盡量避免有水流痕跡或有積水現(xiàn)象的地方。
2、選擇可以避風的地方,這點要查看四周的植物成長的方式及地形來判斷。如果發(fā)現(xiàn)樹木的枝葉偏向一方,或地形形成山脊狀的地方,一定有強風吹過。
3、盡量選擇平坦、有陽光照射,同時又靠近水的地方。當然也要考慮到景觀良好的因素。
4、河岸露營地和山谷露營地在遇到河水瀑漲或山洪下瀉時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要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
5、盡量避開山崖或可能發(fā)生沙土流失的坡地,避免落石或土崩。
6、在山上遇到打雷天,不可在巖石突出的地方設營帳,也要避開孤立高大的樹木。
7、山腰平地容易聚集潮氣,通向水源的山嘴常為野獸飲水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選擇營地時應避開這些地區(qū)。
最近印度電影《廁所英雄》熱映,不知道你看了沒有,反正看完之后小編很是震驚
原來印度普遍家里沒有廁所,這不是跟我們在野外露營差不多?
我們喜歡跑到野外親近自然,走向山野,就意味著遠離了文明區(qū),遠離了包括廁所在內(nèi)的各式基礎設施,因此對于絕大多數(shù)戶外旅行而言,是沒有人工廁所可供方便的。
這時候假如我們都像電影中的印度人一樣隨地大小便,那么去野外露營,大概會是這樣的:
不僅妨礙他人,不經(jīng)妥善處理的糞便對大自然和自己都是危害。
污染水源——近水的便便會進入地表徑流,產(chǎn)生污染。特別是人類糞便,富含鞭毛蟲、隱孢子蟲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將借此繁殖,對水質(zhì)產(chǎn)生持續(xù)污染。
滋生蚊蟲病菌、吸引野物——人類的便便味道在野外非常特殊,無論是食腐昆蟲還是大型哺乳動物都會被吸引,給露營者帶來麻煩和危險。
以上隨意如廁的行為,對美好戶外環(huán)境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是每一位戶外愛好者都應該杜絕的做法。
所以行走山野 ,大小便的環(huán)保問題需要我們重視起來。那么在野外如何文明的解決如廁問題呢?像電影中的男主一樣,我們也想出了“三十六計”。
第一計 避開人群 野地解決
這種方式只適用于小便,因為小便的蒸發(fā)和下滲速度非常快,而由于尿素的存在,小便幾乎是無菌的,所以小便的環(huán)保做法主要是避開人群。
小便原則——避開常用場所,遠離他人視聽:
遠離溪流、攀巖場、營地近處等戶外逗留場地(10米以上為佳)。
遠離道路中央、道旁草木、及其他別人可能經(jīng)過的地方(5米以上為佳)。
第二計 賬內(nèi)解決 道具幫忙
戶外天氣難測,若是帳內(nèi)意起,帳外暴雨大雪,有時小便只好在帳篷內(nèi)解決。
這時就需要拿出提前準備的帳內(nèi)“作業(yè)系統(tǒng)”。諸如脈動、耐潔這樣的廣口瓶就是戶外人內(nèi)急的救星,尺寸合適,結(jié)實耐用。操作完成后,別忘了將尿瓶帶出山野。
如果是女性山友,可提前準備小便套裝:可伸縮導管的漏斗+空塑料瓶。
除了這種土辦法外,也有一次性廁所袋可供選擇。這種“便攜廁所”內(nèi)里采用吸水樹脂來干燥便液,在方便的同時,能降低異味對帳內(nèi)環(huán)境的影響,舒適環(huán)保。使用完畢請帶出山野。
同樣,帳內(nèi)大號也有辦法解決,那就是帳內(nèi)便桶。
這是一種需要自制的便桶。由于便便氣味問題,密封與外掛是自制便桶的關鍵。具體步驟如下:
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大小的大型寬口塑料瓶。在塑料瓶外圍纏上牢固的布帶,這樣方便外掛于登山包。
如廁時,在塑料袋上即可進行。如廁完畢,將塑料袋系緊,再放入結(jié)實的密封袋,隨之置于桶中蓋緊。待到可回收地帶再扔棄。
第三計 挖坑掩埋 回歸自然
裸露的便便對環(huán)境影響很大,所以需要采取遠水填埋的方式處理。比如國外的徒步道上為此就專門設定了挖坑填埋糞便的區(qū)域。挖坑排便本身也能提升舒適度。
對便便進行挖坑填埋,需要合適的選址,以及核心裝備便便鏟。
沒有一種通用的選址標準可以符合所有的土地、季節(jié)和天氣。就一般而言,選擇充分遠離水源、營地(大于60米),土地平坦疏松,并且有一定的遮擋物(較大的巖石、低矮的灌木等)的地方??梢栽谠鸂I時就考慮好廁所的選址。
選好位置后,用鞋用力在土地上磨幾次,如果土質(zhì)中沒有樹根、石頭等,則該位置適合下挖。較松軟土地,微生物豐富,利于便便分解
確定位置后,用便便鏟挖出一個深約18-25厘米,直徑12-18厘米的小坑,該深度的微生物比較豐富,利于排泄物的分解。這樣的深度也能有效防止動物挖掘。
如果沒有小鏟子,也可使用粗樹枝、長尖石頭等扁平、尖銳的物體。
如廁完畢后,將挖出的沙土填回坑中,填埋平整。將使用過的廁紙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密封袋或塑料袋中,帶出山野,統(tǒng)一丟棄。
如果覺得將廁紙一路攜帶會心存障礙,可選擇專用的可自然降解紙巾(一般紙巾由于經(jīng)過化學處理,降解很慢),就地掩埋。
第四計 技術升級 舒適加倍
戶外如廁雖比不上家里,但在環(huán)保的基礎上,也可以做得講究一些,以下的小細節(jié)可以有效提升如廁的舒適度,讓戶外如廁更優(yōu)雅從容。
墊腳石——戶外野地雜草叢生,地面柔軟,如廁時稍不小心會和便便發(fā)生“親密接觸”。在便便洞的基礎上找兩塊墊腳石,極大提升如廁體驗。
傘廁——女性山友較多的情況,可以帶上幾把戶外傘,在需要時形成臨時的小遮擋,保護隱私的同時,也能防風。
廁所帳——如果是大部隊出行,可攜帶戶外廁所帳篷,即能有效保護隱私,也方便統(tǒng)一掩埋處理,體現(xiàn)整個隊伍的文明程度。
當我們在裝備、體能、攀登知識上忙著儲備時,別忘了點亮戶外環(huán)保舒適如廁的技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