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梆企
版式:阿聰兒
制圖:阿聰兒
戛灑與通往戛灑的條條大路
3月17日,戛灑的花腰傣趕花街。為趕上這個節(jié)日,3月16日,參觀完楚雄雙柏的虎文化節(jié)后,我跟拍攝傣族的著名紀錄片導演譚樂水老師等一行,沿著綠汁江,一路抵達了戛灑江(元江)邊的傣族村子。
云南有兩個“戛灑”,字雖不同,但音卻一樣。另一個嘎灑在西雙版納(嘎灑機場就因此而得名),而將要趕花街的這個戛灑,則在玉溪市新平縣。
和西雙版納的嘎灑不同,新平的戛灑,雖然也是傣族聚集,但這里的傣族卻有著不太一樣的文化。戛灑的傣族,被稱作“花腰傣”,比較而言,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不信佛教,沒有潑水節(jié)。
傣族,被談論最多的是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一支,但在云南,除了這支,再除了我將要介紹的花腰傣這支,在楚雄北部金沙江流域還有一支(前不久,爆紅網(wǎng)絡的楚雄80后“白發(fā)”干部,先前辛苦奉獻的地方灣碧鄉(xiāng)就是這支傣族聚集地)。雖然的確都是傣族,但服飾、習俗各自不同,了解云南者,應當特別注意。
從雙柏到戛灑的這條路,我也補充一點新信息。現(xiàn)在這條路是老路,經(jīng)過的河谷,據(jù)說有非常罕見的綠孔雀出沒,而且也因為有綠孔雀,在雙柏與新平交界地修的一個水壩被迫停工,至今還有施工過的痕跡。
此外,正在修一條從永仁(可接四川攀枝花)經(jīng)過大姚、雙柏,到戛灑,最后抵達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越南邊境口岸)的高速公路。已經(jīng)在施工,估計過幾年就能通車。云南高速路,縱線目前就只有昆磨高速,而正在修的系列新縱線中,這條“永金高速”就堪稱大手筆,到時候,從成都直接到金平口岸看越南妹子,就方便多了。
▲將來,你們從318把方向盤往南一打,就可以駛上看越南妹的快車道了
說到戛灑的交通,另一條同樣很牛叉的高速,也在施工中,這條路就是從新平東部昆磨線上的大開門經(jīng)戛灑抵達臨滄市孟定口岸。這條路的戛灑段,據(jù)說明年就可以修通,屆時昆明到戛灑只需要2個多小時。全程貫通后,云南橫線又多了一條直抵(中緬)國界的高速路,到那時候,到戛灑的公路旅行,就將有更多的選擇。
新平被認為是云南地理的“中心點”,兩條十字型高速公路穿過戛灑后,這個中心點會更有說服力。云最近些年高速路修筑,憋著大招,等一一修通時,很多像戛灑這樣的地方,旅游將發(fā)生新的改變。
從“東方情人節(jié)”到土味鄉(xiāng)街子
到戛灑“趕花街”,有兩個時間可選擇。
一個是春節(jié)年假期間,戛灑政府搞了一個大型的“花街節(jié)”,時間大概是大年初三到初五,地點就在戛灑鎮(zhèn)上,這是“花街”的創(chuàng)新版,想看美女的可以來。
▲趕花街,“東方情人節(jié)”,大概就是這樣,一群懷春少女裝扮得漂漂亮亮的在集市上展示自己,等待合適的男人的出現(xiàn)
另一個“花街”,就是我這次看到的。它在村子里舉行,時間是每年的3月,跟全國性假期無關(guān),游客不多,政府也基本沒資金投入,村里人人自娛自樂。想看“原生態(tài)”花街,可以到這里來。
我去趕花街的村子叫達哈,在戛灑鎮(zhèn)左邊半山坡。戛灑是南北縱向的河谷,兩邊都是山。左邊山(西邊)是著名的哀牢山,在緩坡地帶居住有傣族,在山頂有彝族,戛灑的旅游目的地,沿著這個山頂?shù)胶庸?,有很多選擇。
達哈趕花街的地方,在達哈河邊。這里是達哈村委會駐地,在村委會與河溝之間,有進山公路,趕花街就在公路和公路邊的小塊閑置的平地上。這個一年一次的“街”,目前完全沒有街的樣子。
趕花街,已被很多游記提過。據(jù)說是傣族人的“情人節(jié)”,是過去傣族青年利用集市選擇對象、互相認識、談情說愛的省會。“花街”就是因趕街的姑娘們各個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得名。(《中國民族節(jié)日大全》)
關(guān)于趕花街的傳統(tǒng)做法,有不同說法?!吨袊褡骞?jié)日大全》說:穿著盛裝的姑娘們,要以村為隊,“步履輕盈,緩慢地穿越街市”,這時候,“站在兩旁的小伙子便認真地在她們中間尋找自己的意中人?!?/span>
這個做法,像極某電視相親節(jié)目,不知道是否是90年代恢復花街后,新平傣族的創(chuàng)新做法。談情說愛,大概是很私人的事,前面這種做法,倒像是搞給游客看的,如果傳統(tǒng)就這樣,那當?shù)卮鲎迦丝墒窍喈敃妗?/span>
《中國少數(shù)民族民俗大辭典》對新平傣族趕花街的解釋更簡略,大意是,女孩子戴著鮮花,背著豬油米飯,到這里來,準備給心愛的人吃。男子也帶著酒,與女孩子共飲。然后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上面這兩本書,都出版于1995年,都提到了男女青年在此相會,女子帶著食物與喜歡的男子分享,交換禮物,甚至私定終身。在達哈,我問當?shù)卮鲎?,得到的答案差不多。不過,有資料說,新平傣族的趕花街是1991年才在戛灑南部的漠沙鎮(zhèn)大沐浴恢復——這里據(jù)說是趕花街的起源地(可能也是最早恢復的地方),而且,傣語的“沐浴”,就是“趕花街”的意思。
▲趕花街過去自己帶飯,現(xiàn)在都有小吃和湯鍋
關(guān)于趕花街,今天的描述,已經(jīng)越來越“國際化”,被描述成“東方情人節(jié)”;而且,因為傳說花腰傣是原來居住在滇池邊的古滇國王室后裔,所以,這個節(jié)日也被賦予了某種“王族范”。
▲以前趕花街,應該就是這樣背著東西來吃
不過,實實在在的說,在達哈村委會邊上,我看到的趕花街,是一次很接地氣的鄉(xiāng)街子,這里面,最主打的產(chǎn)品,就是羊肉、驢肉湯鍋。因為上午就慕名而來,我們到的時候,湯鍋和米線、涼粉等攤位均布置妥當,鍋里的肉還在煮著,我還有幸看到賣驢肉的小哥,炫耀式的撈起一根奇怪的東西,說這個吃了能壯陽。至于傳說中的情人相會,我是沒有看到。
▲還在熬的驢肉湯鍋
這不難理解,年輕人都出門打工,或者談情說愛也改用手機,自然就要么看不到人影,要么就看不到“約會”了。而老人們雖然都衣著莊重地到來,但他們步入人生晚景,到這里或許有對往昔的緬懷,但這番情愫,又且是外人能夠了解?
▲河邊現(xiàn)在都是這樣的攤,以前據(jù)說竹林里會有人約會
對當?shù)厝藖碚f,這的確是愉快的聚會節(jié)日。我見到的一些當?shù)厝?,明顯從外地回來過節(jié),他們在自家門口砍羊肉,似要搞一頓家庭湯鍋。另一些人,則把家庭或朋友的聚會,放在湯鍋攤位上,他們在方桌邊圍坐,專注于眼前的美食。
戛灑最著名的地方美食,可能就是湯鍋。據(jù)說,味道很別致,且吃的還是“歷史”——據(jù)說湯鍋的起源與“茶馬古道”有關(guān)。戛灑是普洱通往昆明的古道之一,馬幫翻閱哀牢山留下的痕跡,今天有一處就是已被建設成戛灑的旅游景點。
▲唱情歌的傣族老人
盡管沒有了傳統(tǒng)自發(fā)的歌舞盛會,但趕花街這天,達哈村委會也安排了歌舞節(jié)目。時間是下午三點后,60多歲的傣族老人們,在村委會屋檐下,正襟危坐,輪流用當?shù)卣Z言唱傳統(tǒng)民歌。據(jù)介紹,這些民歌,過去就在花街唱,內(nèi)容是涉及男女之情。
這些調(diào)子,輕柔,低緩,似近距離聚會時演出的那種類型。大概生活在低地、河谷的傣族,其文化都往柔美的方向發(fā)展,所以,歌聲里也看不到波瀾。整個下午的演唱,都在極其安靜、莊重的氛圍里進行,所有圍坐的人都不茍言笑,仿佛在舉行一場宗教儀式。
▲來街上聚會玩耍后準備回去的人們
晚上的節(jié)目是跳舞。這些舞蹈,是新編創(chuàng)的,跳舞的傣族青年女性,衣著的款式,也不像唱歌的老人那么傳統(tǒng)。文化之變遷,在這個花街上一目了然。
▲在達哈河橋上,也就在趕花街的邊上,很多家庭會到這里來祈福(或許是類似叫魂),橋上祭獻,然后用紅線給家人戴上
▲給家里的孩子戴紅絲線
到村子看傳統(tǒng)的堅守
趕花街這天,村子里其實還有另一件大事。我們住的村子,叫旋渦,是云南省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一早起來,我們就趕上他們村寨的祭竜。祭竜,就是祭祀村子后面山林里的神樹(竜樹)。通過這個祭祀,據(jù)說可以保佑整個村子,一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在戛灑,祭竜和趕花街,是同一天,就是農(nóng)歷二月第一個屬牛日。
▲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旋渦村
▲落滿樹葉的祭竜的地方
和趕花街的與時俱進不同,祭竜還保留著當?shù)卮鲎宓膫鹘y(tǒng)。祭竜是云南傣族、彝族都有的習俗,通常是圍繞竜樹祭祀,也都更農(nóng)業(yè)神有關(guān)。但各地的具體儀式又千差萬別。
戛灑祭竜,有學者寫過專門的文章。大體上,這里的祭竜是祭祀管寨子的“布召社”,祭祀由村子的男巫師或女巫師擔任。女巫師叫“雅摩”(“雅”是奶奶,“摩”是巫),男巫師叫“伙色”。在旋窩村,我沒有注意到有女巫師主持儀式,倒是有一個男巫師我們有簡單交流。
▲帶著這種帽子的據(jù)說是“雅摩”,但她不太愿意承認,問旁人說是
這位男巫師,是去年才選出來,他表示自己也很不懂祭祀??此砬椋贿x為這個角色,有點勉為其難。這里選“伙色”有一個很神秘的選舉方式:把相同重量的衣服擺在一起,頭天稱都一樣重,擺一天再稱,其中衣服變重的那位,就會被選為“伙色”。
祭竜是村子的大事,每年都在各個方面做準備。食物方面,要做“竜耙”和黃色糯米飯。住在旋渦的這戶人家,我們起來早餐就吃的是“竜耙”。
▲門頭上掛著的就是“達遼”
除了吃的,還要做一套竹子編織成的法器。有一種是像篩子,竹篾編制,每個有7 個眼,叫“達遼”,據(jù)說祭祀時可以辟邪。另一種事先做好的不知道名字,是一串竹編的圓圈,掛在竹子上,祭竜時,要拿到竜樹邊插好,據(jù)說是為了擋住外人進入。
▲給“達遼”拴茴香
祭竜時,要殺雞,有的地方,據(jù)說要殺10多只,還有要殺豬。但這里,我看到的好像只有一只。在竜樹邊,有已經(jīng)用過的吐糟,村民把鍋背到這里,要在這里燒水,煮東西吃。
▲祭竜殺雞雞血要染在“達遼”上
因為想看趕花街,我們沒有在這里停留。等我們下午一點過從幾公里外的花街場回來時,村民們已經(jīng)在一個集體公房下吃著午飯了。據(jù)說以前要在祭竜樹的地方做飯,吃飯,現(xiàn)在看,吃飯的地方是改了。旋渦村子平緩,祭竜的地方就緊挨著村子背后,所以,在竜樹下做儀式,然后換一個就餐環(huán)境,比較容易。
祭竜樹時,指導學生拍片的譚樂水老師一邊給我們解釋,他說,婦女到這里來祭竜,要戴帽子。而原因,據(jù)他們自己的解釋是,只有這樣,天上的人才看得見。
▲祭竜時要在這里燒火
這個解釋很有意思,這樣說來,我們對花腰傣的服飾中的帽子,就不能單從審美上看了。服飾起到與神溝通的作用,通過穿戴某種服飾,能夠得到神的庇護,這種信仰下,服飾似乎更容易保留其傳統(tǒng)。
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普遍“漢化”,但在戛灑的花腰傣多少有些例外。在街上,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可以看到傳統(tǒng)服飾。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吳注意到那種斗笠帽,很暢銷,看到有人拿貨近來,在里面賣東西的婦女,就爭相試戴。
▲傣灑婦女的斗笠,里面包頭巾或戴帽子
▲這是傣灑婦女的簡裝,一部分已漢化
戛灑的花腰傣,其實不是一個單一族群。如果細分,在這里生活的花腰傣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傣灑,就是頭上戴斗笠的那支,另一種是傣卡,不戴斗笠,而是裹頭帕。在戛灑南部的漠沙鎮(zhèn),還有一支服飾很獨特的花腰傣,叫傣雅,他們的帽子也是斗笠的一種,但造型像雞樅,帽檐朝上翻,很特別。
▲傣卡的青年婦女來跳舞,她們不戴斗笠
漠沙鎮(zhèn)的大沐浴,是漠沙最著名的鄉(xiāng)村旅游景點。一進景區(qū)大門,就看到一個巨大的“雞樅帽”,顯然,這種帽子已經(jīng)是傣雅的文化標識。
▲小魚簍是這一帶傣族婦女非常普遍的工具
戛灑旅游,你的選擇
到戛灑旅游,現(xiàn)在有多種選擇。一個比較便捷的方式,過年、五一、國慶這三大假期來。假期期間,戛灑政府會組織很多文化體驗活動。戛灑服飾很漂亮,美女也不缺,所以,政府搞的活動,還是很值得一觀。
▲五一節(jié),戛灑的“沐浴節(jié)”(最后做版式的小編偷偷加一句:氣質(zhì)美女居然這么多!)
另一個就可以閑時來,比如,像我這樣,即使遇到村子趕花街,也幾乎見到其他游客。但這樣的做法,需要有進入鄉(xiāng)村的管道。我們很多公路旅行,通常只能抵達市鎮(zhèn),所看到的若是淡季,那就是冷冷清清的景點、廣場。而如果想進一步深入體驗地方文化——即使也是走馬觀花——則有建立進入鄉(xiāng)村的管道。
▲陶明的食里鄉(xiāng)村農(nóng)莊
我們?nèi)リⅲ緵]在鎮(zhèn)上停留。提前譚樂水老師就給住在半山、公路邊的陶明打電話,讓他燉好了雞。他是戛灑的中學老師,和同樣是中學老師的妻子在冬瓜林村委會清水溝開了一個山莊。這里,距離趕花街的達哈村委會和距離我們住宿的旋渦都很近,只有幾公里。
這個現(xiàn)在叫“食里鄉(xiāng)村農(nóng)莊”的農(nóng)家樂,晚上滿院子飄著夜來香的氣味。這里比戛灑高200米,夜晚的氣溫很舒適。在這個農(nóng)家樂逛,我發(fā)現(xiàn)它原來還有另一種身份。
▲花腰傣的斗笠帽成了這里的裝置
看得出來,院子經(jīng)過精心設計,里面擺放了很多傣族傳統(tǒng)生活的物件,以及有一些仿佛也變成物件的油畫。他們都是陶明的作品,展示了戛灑曾經(jīng)的田園生活。
陶明畢業(yè)于玉溪師專,學的是藝術(shù),90年代后期到戛灑后,除了在中學教書,還一度參與了戛灑鎮(zhèn)旅游規(guī)劃。這處山莊,也是他的旅游規(guī)劃作品,盡管建于10多年前,卻與今天文旅創(chuàng)組合發(fā)展旅游的套路暗合。
▲陶明的食里鄉(xiāng)村農(nóng)莊的植物與藝術(shù)
陶明是普洱景谷的傣族,從學校畢業(yè)后他跟妻子來到妻子的老家戛灑,然后一邊教書育人,一邊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戛灑文化和藝術(shù)的現(xiàn)代表達。
盡管隱居在哀牢山下,但他與藝術(shù)圈依舊有往來。很多北京、昆明的畫家、攝影家都到這里歇過腳,而他的地方性知識,也為這些外來采風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陶明想分不同主題把花腰傣的傳說與故事畫出來
談到旅游,陶明對未來希望。將要修通的戛灑高速,出口就在他的山莊門口。未來將要改變的不只他這個地方,在他家背后的哀牢山,還有很多旅游項目,從未被人涉足。
比如,沿著達哈河,就可以開拓徒步線路,巖土是原始森林和瀑布。這條河,從哀牢山的石門峽留下,到戛灑江(元江)時,落差1300多米。如果結(jié)合哀牢山上的其他已經(jīng)開發(fā)過的旅游景點,戛灑的旅游,或?qū)⒂行碌拿婷病?/span>
▲哀牢山山腰的戛灑南恩瀑布
▲坐落于戛灑耀南村委會哀牢山山頂?shù)睦顫欀那f園
▲耀南村委會圍繞李潤之莊園,開辟了一條旅游商品街,賣哀牢山的茶葉、藥材、蜂蜜等等
▲這是李潤之莊園邊上一個店鋪,戛灑的物產(chǎn)非常豐富
陶明是藝術(shù)家,他對戛灑的陶藝和服飾都比較有研究,而這兩樣,或許就是戛灑用文創(chuàng)的思路搞旅游的支點。
在距離他家?guī)坠锏牡胤?,有專門制陶的土鍋寨。這里保留了泥條盤筑、慢輪、加堆燒的制陶工藝,堪成中國陶藝的老祖宗。
▲土鍋寨一對夫妻在做陶藝
戛灑的服飾、刺繡,是政府一直想推動的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幾年前新平拍攝的《花腰戀歌》就講述花腰傣的青年,為探索服飾工藝的產(chǎn)業(yè)化所做的努力。
▲花腰傣的服飾細節(jié)
▲《花腰戀歌》的電影劇照,衣服是比較傳統(tǒng)的傣雅人的服裝,拍攝地,看上去是在漠沙大沐浴